当前位置: > 时事聚焦 >
智慧渔业,来了!
来源:中国农网    时间:2020-05-12
     

  阅读提示:

  众所周知,随着5G时代的到来,农业也将被深深赋能。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AI和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正让农业变得更加“智能”。而在水产养殖领域,“智慧渔业”的声音也越来越响亮。那么,究竟什么是智慧渔业,智慧渔业又该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

  (记者 韩超 文/图)近日,2019首届中国智慧渔业发展论坛和第三届中国国际现代渔业暨渔业科技博览会(以下简称“渔博会”)在安徽合肥举行。请跟随记者的脚步,我们带您逛展会、听论坛,一起走进智慧渔业??

  智能装备最吸睛:养鱼更轻松,决策更精准

  “我感觉这届渔博会比以往几次的水平都更高,各家单位都拿出了自己的最新成果,我们作为参展企业感到既紧张又兴奋,同行们在智能装备的研发与集成应用上都有着自己独到的招法。”在渔博会现场,中联智科展台工作人员陈洪波说。

  a

  图为渔博会上展出的“渔探仪”。韩超 摄

  此次参展,陈洪波和同事们带来的是一款“渔探仪”,该设备利用声呐探测技术,结合通信和北斗/GPS系统,能够准确地清点出存塘水产品的实际数量,并且每小时可清点近60亩水面的资源量,效率很高。

  “在我国,给水产养殖户提供保险等金融服务还处在起步阶段。原因就在于,保险公司不清楚养殖户的鱼有多少、值多少钱,不知道标的的数量自然就不敢承保,所以这块业务发展缓慢。现在有了渔探仪,就为产业链的延伸和服务的拓展提供了可能。”陈洪波说。

  在博览会上记者注意到,智能装备企业的展台前总是被围得水泄不通。

  来自武汉的中易物联科技有限公司,向人们展示了他们的“智慧渔业云平台”和水质检测设备,在线智能水质检测仪给不少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针对水产养殖风险大、水产品质量安全隐患等行业痛点,我们自主研发了智慧渔业系统,形成了水质在线检测、智能控制和数据分析为一体的系统化解决方案。”公司负责人李刚说。

  记者看到,该公司展出的一款便携式水质检测仪,不仅能够精准检测出水中的pH值、溶解氧、温度等核心指标,还能检测出氨氮、亚硝酸盐、钙镁离子等环保参数,改变了传统养殖户“靠经验、靠人力、靠天气”的状况,实现精准控制,智慧养殖。

  pub_CB20190628091153637062.jpg

  图为便携式智能水质检测仪。韩超 摄

  既然智能装备越来越“能”,是不是只要把更多的设备、仪器卖给养殖户,就能让养殖取得更高效益?

  “肯定不行。一台仪器只有几千元,我们也不靠卖设备来赚钱。真正有价值的是通过对检测数据的分析判断,为养殖户和企业提供科学决策和指导意见。并且智能检测仪还为我们抓取了大量的数据,未来这些数据将对饲料行业、动保企业和渔业主管部门实施监管开放,这才是对整个产业最大的贡献。”李刚说。

  来自宁波的海上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同样更加重视智能装备背后的“软实力”。

  该公司利用卫星通信技术,为海上渔民提供WiFi设备,实现了船陆间的网络、数据回传和远程监控等功能。同时利用自主平台完成撮合交易,提供供应链金融、海上物流、油品服务等一站式服务,帮助渔民实现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深度融合。

  据介绍,本届展会吸引了国内外近600家企业参展,集结了各类渔业科技产品、智能养殖装备技术、水产饲料及动保产品、海产鲜活品以及休闲即食海产品等品类进行展示,为人们提供了一场专业性和参与性高度融合的行业交流盛宴。

  智慧养殖受追捧:成本要降低,数据要增值

  万物互联的时代,强大的智能装备让养鱼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无论是投喂饵料,还是调节水质,管理者都可以在手机上、电脑前轻松完成。那么,如何从智能走向智慧?

  来自大连海洋大学海洋科技与环境学院的刘鹰教授,给出了他的见解,“智慧渔业=互联网+现代渔业。”

  刘鹰表示,智慧渔业是以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数据为核心,以智能检测与感知控制的传感设备为载体,以精准化养殖、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为手段,面向智能化、自动化、集约化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现代渔业综合生态体系。

  怎样理解“精准化养殖、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

  记者在论坛上了解到,在一项名为“工厂化养殖车间资源量变化评估”的实验中,借助水下视觉技术的精准识别,养殖企业可以更加准确地掌握水下鱼的数量、规格(体长)及重量等数据,从而科学决策投喂方式和投饵量,有效避免了饵料浪费和不合理投喂带来的病害风险。

  “智慧渔业的本质在于降低成本,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顾客的选择成本和政府的监管成本。”中山市诚一渔业设备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小林说。

  长期以来,水产养殖行业留给人们的印象是:规模越大,死得越惨;招工困难,年龄偏大,重体力活;养殖企业努力控制品质,水产品质量安全仍遭到质疑。智慧渔业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突破口。

  在论坛的报告环节,中易物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唐宾国也有类似的看法:“互联网+、人工智能、智慧渔业,不是简单的智能控制单元。智能设备只是基础,而对所抓取到的数据的分析、预判和处理能力,才是智慧渔业的高级之处。”

  

  图为循环流水养殖中的智能水质检测模型。韩超 摄

  唐宾国告诉记者,比如,当智能传感器监测到水中的溶氧很低、甚至接近零氧时,除了报警,能否给养殖户提供原因和趋势预判,给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并实现智能增氧。这种场景时常发生,就像小龙虾养殖的“五月魔咒”。所以,挖掘的数据价值是智慧渔业未来的方向。

  “而在传统捕捞渔业方面,交易中间环节多、信息不对称、价格不透明、渔民渔企融资困难等一直是行业痛点。积极利用大数据,全面改造传统的海洋渔业,重新改造交易方式,提升交易效率,最终带来产业的升级改造。”宁波海上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宁表示。

  智慧渔业更绿色:产品更安全,监管更安心

  在论坛和渔博会上,另一个被人们反复提到的关键词就是“绿色”。

  “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有两个主要的方向,一个是朝着集约化的方向,也就是实现设施化和智能化;而另一个就是朝着生态化和有机化的方向发展。”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说。

  桂建芳表示,我国渔业发展取得的成就,除了政策的推动,还离不开科技进步的贡献。当前水产养殖业面临着三方面的压力,一是成本压力,投喂不精准,营养浪费大;二是环境压力,技术标准低,环境恶化严重;三是安全压力,入行门槛低,品质参差不齐。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离不开模式的持续创新和变革,这也为智慧渔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发展空间。

  那么,如何实现“智慧”和“绿色”携手前行?

  记者在展会上发现,池塘循环流水养鱼、稻渔综合种养、集装箱式养殖等一大批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正在智能装备的加持下变得更加“智慧”。

  合肥万康渔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池塘工程化循环流水养殖物联网系统,让生态养殖变得更简单、更科学。公司负责人叶晓明说,“在视频和物联技术的帮助下,鱼厂管理人员能轻松掌握鱼在水中的状况。而根据屏幕上溶氧曲线变化,传感器通过高点和低点的设置,自动干预设备启停,满足生产实际需要。养殖安全和食品安全都可控。”

  智慧渔业绿色发展,还让渔政执法更加高效率。洪泽湖是我国第四大淡水湖,水域面积310万亩。怎样有效保护湖区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促进湖区生态平衡,一直是当地渔业主管部门的头等大事。

  近年来,洪泽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持续开展洪泽湖信息化管理系统工程建设,推动渔业管理向现代的信息化、系统化和精准化管理转变。

  新开发的洪泽湖指挥决策管理系统软件,整合了雷达监控、红外光电、地理遥感、飞行测绘、视频传输和AIS等技术手段,对此前建成的渔政执法记录仪系统、种质资源保护区全覆盖监控系统、洪泽湖渔业资源保护与管理系统、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雷达视频监控系统等“九大系统”进行整合集成,有效破解了各系统之间的“信息孤岛”难题,形成了上下联通、彼此衔接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

  如今,依靠智能系统的集成升级,执法效率大大提高,不仅缓解了执法人员不足问题,还降低了执法成本;渔政执法手段更加科技化,还对违法行为起到了震慑作用,洪泽湖区非法捕捞案件数量明显下降,2018年较2017年相比减少了45%,湖区渔业生产秩序持续向好,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